活性污泥法处理设备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污水处理设施,其优点和缺点如下:
-
处理效率高:活性污泥法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强,能有效降低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等指标。一般情况下,BOD 去除率可达 90% 以上,经过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能得到显著改善,可满足严格的排放标准 。例如,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通过活性污泥法处理,可将生活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去除,使出水达到排入自然水体或回用的标准。
-
适应性强:该方法对不同性质的污水,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混合污水等都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根据污水的水质特点,通过调整活性污泥的性质、曝气条件等参数,使微生物群落适应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实现有效的处理。例如,对于一些含有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过长期驯化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提高其对这些有机物的分解能力。
-
运行成本相对较低:相较于一些高级氧化技术或膜处理技术,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其主要成本在于曝气能耗和污泥处理,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运行管理,如采用高效的曝气设备、优化曝气时间和强度等措施,可以降低能耗;同时,对污泥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处置,也能控制成本。例如,一些大型污水处理厂采用活性污泥法,通过规模化运行,单位污水处理成本可维持在较低水平。
-
技术成熟:活性污泥法已经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是一种成熟的污水处理技术。在长期的实践应用中,积累了大量的运行经验和数据,相关的设计规范、运行管理标准等都较为完善。这使得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建设和运行活性污泥法处理设备时,有较为可靠的技术依据,降低了技术风险。例如,在全球范围内,众多的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活性污泥法,技术人员可以借鉴这些成功案例进行工程实施。
-
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能力:通过调整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如采用 A/O(厌氧 - 好氧)、A²/O(厌氧 - 缺氧 - 好氧)等工艺,可以实现污水的脱氮除磷。在厌氧段,聚磷菌释放磷,在好氧段过量摄取磷,通过排除剩余污泥达到除磷目的;在缺氧段,反硝化细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实现脱氮。例如,在一些对氮磷排放要求严格的地区,污水处理厂采用 A²/O 活性污泥法工艺,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使出水达标。
-
占地面积较大:活性污泥法处理设备通常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包括曝气池、沉淀池等主要处理单元。曝气池需要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活性污泥与污水的混合液,并保证微生物有充足的反应时间;沉淀池则需要一定的面积实现泥水分离。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这可能成为限制其应用的因素。例如,在城市中心的污水处理厂,由于土地价格昂贵且空间有限,建设大规模的活性污泥法处理设施可能面临困难。
-
对水质、水量变化的抗冲击能力较弱: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对水质和水量的变化较为敏感。当污水的水质突然恶化,如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升高,或者水量突然大幅增加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可能受到抑制,导致处理效果下降。例如,工业企业突发事故排放高浓度有毒废水进入城市污水管网,进入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后,可能会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大量死亡,造成出水水质超标。
-
易发生污泥膨胀: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法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活性污泥的体积膨胀、沉降性能变差,泥水分离困难。其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污水中营养物质比例失调、溶解氧不足、有毒有害物质冲击等因素有关。一旦发生污泥膨胀,会严重影响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出水水质恶化,处理效率降低,且恢复过程较为困难。例如,在一些处理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污水时,如果曝气不足,容易引发丝状菌大量繁殖,导致污泥膨胀。
-
污泥产量大: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同时自身也会不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这些污泥需要进行妥善处理和处置,否则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污泥处理涉及浓缩、脱水、运输、最终处置等多个环节,增加了处理成本和管理难度。例如,污泥脱水后仍含有较高的含水率,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进行填埋或焚烧等处置,这增加了处理流程和成本。
-
运行管理要求较高:为了保证活性污泥法处理设备的稳定运行和良好的处理效果,需要专业的运行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管理人员需要掌握微生物学、水质分析、设备运行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及时根据水质、水量变化调整曝气强度、污泥回流比等运行参数。例如,要根据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适时调整曝气设备的运行频率,以保证微生物处于最佳的代谢环境,这对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