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沉淀池(High-Rate Sedimentation Tank)是一种结合了混凝、絮凝和斜管(板)沉淀技术的高速沉淀工艺,主要用于污水处理或给水处理中的固液分离。其特点是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
高效沉淀池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加速悬浮物(SS)的沉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PAC、硫酸铝、三氯化铁等),中和胶体颗粒表面的电荷,使微小颗粒脱稳并初步聚集。
反应时间短(通常1~2分钟),快速混合(G值约300~1000 s⁻¹)。
加入絮凝剂(如PAM),促进脱稳颗粒结合形成较大的矾花(Floc)。
采用机械搅拌或水力絮凝,控制速度梯度(G值约20~80 s⁻¹),反应时间10~20分钟。
水流进入斜管(板)沉淀区,利用浅池理论(Shallow Depth Theory)提高沉降效率。
斜管(板)增大了沉淀面积,缩短沉降距离,使悬浮物快速沉降到底部。
清水向上流出,污泥通过刮泥机或排泥泵排出。
高效沉淀池通常由以下几个核心部分组成:
投加混凝剂,通过机械搅拌(如桨叶式搅拌器)或管道混合器使药剂迅速分散。
停留时间:1~2分钟。
投加絮凝剂(PAM),采用机械搅拌或折板絮凝,促进矾花生长。
停留时间:10~20分钟。
斜管(板)组件:一般采用PP或PVC材质,倾斜角度60°,间距50~80mm,增大沉淀面积。
清水区:澄清水通过集水槽(堰板)排出。
污泥浓缩区:沉降的污泥通过刮泥机收集,部分回流至絮凝区(增强絮凝效果),剩余污泥外排。
污泥回流:部分污泥回流至絮凝区,提高絮凝效率(污泥循环型高效沉淀池)。
排泥系统:采用刮泥机或污泥泵定期排泥,防止污泥堆积。
特点 | 说明 |
---|---|
高沉降速度 | 斜管(板)沉淀使沉降速度可达2.5~3.5 m/h(传统沉淀池仅0.5~1.0 m/h)。 |
占地面积小 | 采用浅池理论,相同处理量下比普通沉淀池节省50%~70%空间。 |
抗冲击负荷强 | 污泥回流增强絮凝,适应水质波动。 |
出水水质好 | SS去除率可达90%以上,浊度<5 NTU。 |
自动化程度高 | 可集成PLC控制,自动调节加药量和排泥频率。 |
污水处理:市政污水、工业废水(如石化、造纸、印染)的初级或深度处理。
给水处理:自来水厂预处理或沉淀工艺。
雨水处理:初雨截流沉淀,去除悬浮物。
污泥浓缩:用于污泥沉降浓缩,减少后续处理负荷。
药剂投加控制
混凝剂和絮凝剂的投加量需根据水质调整,过量会导致污泥量增加,不足则影响沉降效果。
污泥回流比
一般回流比5%~10%,过高可能导致沉淀区负荷增加。
斜管(板)维护
定期冲洗,防止藻类或污泥堵塞斜管。
排泥管理
避免污泥长时间堆积,防止厌氧发酵影响水质。
pH调节
某些混凝剂(如铝盐)受pH影响大,需控制在6.5~8.0。
问题 | 可能原因 | 解决方案 |
---|---|---|
出水浑浊 | 混凝剂不足、絮凝时间短 | 调整加药量,延长絮凝时间 |
斜管堵塞 | 污泥堆积、藻类滋生 | 加强反冲洗,定期清理 |
污泥上浮 | 排泥不及时、厌氧产气 | 增加排泥频率,优化污泥回流 |
高效沉淀池通过“混凝-絮凝-斜管沉淀”工艺,大幅提高了固液分离效率,适用于多种水处理场景。其核心优势在于沉降速度快、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但需注意药剂投加、污泥管理和设备维护,以确保最佳处理效果。
HOTLINE
电话:15063679196
微信号:15063679196
邮箱:3373147004@qq.com
ADDRESS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山旺镇中小企业创业产业园内
版权所有:2023 潍坊浩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鲁ICP备14031564号-5